查看原文
其他

当玩家背起游戏内微交易的“锅”,开发商切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樊佩 文创资讯 2019-04-29

近日,调查机构Qutee发布了一份涉及游戏和技术的报告,其中有数据显示,约68.6%的玩家表示可以接受游戏中装饰性的微交易内容,22%的玩家不喜欢付费即赢(pay-to-win)的模式,5.8%的玩家说他们并不会在游戏中花一分钱,当然也有1.3%的“土豪”级玩家表示是微交易的忠实粉丝。



最近一提到游戏内微交易,玩家及游戏厂商的反应也是各不相同。对于玩家的态度,有如同调查中玩家一样,对游戏中基本不影响平衡性的装饰性微交易内容表示接受,也有对可能很大程度上影响游戏平衡的付费即赢模式表示强烈反对的;而游戏厂商中,有如动视暴雪等坚定支持微交易并凭借《使命召唤:二战》、《守望先锋》、《命运2》等游戏中卖箱子赚的盆满钵满的,也有像《星球大战:前线2》一样因为微交易被玩家诟病而不得不暂停的,更有像Take-Two一样对游戏内微交易表示不置可否甚至反对的。


可以说,在过去的2017年,因为游戏内微交易惹出了不少争议,也将这一势在必行的交易模式推到了风口浪尖,显然,有争议就有改进,游戏内微交易在争议中不断完善,而玩家也对这一模式逐渐认可,但是,由于微交易类型的多样性,并非所有的微交易都能够得到玩家认可,这也就有了Qutee此次调查结果的必然性。


游戏内微交易渐得玩家认可,

却仅局限于装饰性微交易


其实,游戏内微交易很早就有,但一开始主要是在免费手游中,当花钱玩游戏成了大多数玩家的习惯之后,免费手游中花钱买道具也成为司空见惯。


但是,当这种微交易引入到之前玩家只需购买游戏就能安心开玩的单机游戏之后,游戏内微交易就引发了极大的争议,尤其是当各式各样可能会影响游戏内公平的箱子出现之后,这种争议就变得愈演愈烈,甚至被不少国家视为赌博而被限制。



事实上,对于玩家来说,他们并不反对“充钱玩游戏”的行为,毕竟这是对游戏产品的鼓励和对开发者心血的一种回报和尊重,对他们而言,真正反对的是买断制的游戏中加入免费游戏中的“氪金”玩法,尤其是那种“充钱就能赢”的游戏模式,这种需要玩家额外掏钱,还有影响游戏内公平性的模式,必然会引发玩家心中不满。


所以,面对游戏内微交易模式的引入,尤其是当这种趋势已成为必然的情况下,大多数玩家还是能够表示理解并接受的,这也就是此次调查中约69%的玩家表示可以接受游戏内微交易,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微交易是有前提的,是装饰性的微交易内容。可见,在微交易这个玩家与厂商很难互相平衡的天平上,玩家已经多多少少做出了让步,由此,文创资讯认为,面对玩家这得来不易的认可,游戏厂商在微交易方面更应该适可而止,主动寻找玩家更加舒适的游戏付费模式才是最重要的。


大势所趋的游戏内微交易更需远离利欲熏心


既然对于多数玩家来说,已经逐渐接受了游戏内微交易系统,此时,游戏及厂商想要通过微交易取得一定利润,就更加需要谨慎理性地选择微交易的类型,避免利欲熏心,只图短期利益,忽视玩家真正需求。由此,文创资讯认为,不同生命阶段的游戏产品需要有不同的盈利策略,即便是利用微交易来取得收益,也得有所取舍。


首先,老IP革新,微交易可以成为一种探索及创新,更是一种服务。在此次Qutee的调查报告中,还有一个数据引起了文创资讯的注意,就是有37%的消费者认为游戏的创新性越发不足,如2017年较为成功的游戏产品如《塞尔达传说》、《刺客信条》、《超级马里奥》、《使命召唤》等多为老IP续作,这些产品的盈利模式多数已经成熟,IP寿命也较为长久,此种情况下,贸然加入微交易可能会引起玩家诸多不适,此时就需要厂商观念的转变,将游戏变为一种服务,通过持续提供内容或交易的创新等拓展盈利模式。



其次,新产品加入微交易更要慎重。对于一些耗资巨大的新产品来说,表面上来看,微交易是游戏初期填平成本的有效手段,实则不然,只有高质量的游戏产品才是弥补前期开发的关键因素,所以,文创资讯建议新产品开发商不要将希望寄托在微交易之上,而应该琢磨如何吸引玩家、满足玩家需求,毕竟面对游戏内微交易,有《守望先锋》、《命运2》的成功,更有《星球大战:前线2》的惨败,而即便是取得成功地《守望先锋》和《命运2》的微交易系统,也是争议频频。


继《星球大战:前线2》被玩家口诛笔伐之后,不少厂商在微交易上都有所收敛。但是,文创资讯认为,微交易是厂商增加收入的手段,但更是影响游戏口碑的主要内容,由此,微交易的加入与否、类型选择更需要谨慎。


不过,在游戏开发成本逐年上升、玩家可选择性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游戏内微交易已是必然,只是可能会根据玩家的喜好、游戏体验等进行适当调整,其表现形式或许各不相同,但对于玩家来说,这笔钱最终还是省不了的。既然如此,想要赚钱的游戏厂商就需要更加谨慎,更加珍惜玩家在游戏中金钱与时间的付出,否则让玩家背游戏成本这一大“锅”的美好想法或许会沦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作者 | 文创资讯记者 樊佩

 新鲜文创资讯报道 深度文创政策解读
精准文创趋势分析 有趣文化创意分享

文化创意产业信息服务平台

商务合作、采访、投稿:wenchuangzixun(微信)2573818674(QQ)

往期精彩回顾

未成年人沉迷《绝地求生》,防沉迷系统鞭长莫及怎么办?

腾讯&乐高、网易&美泰,看似游戏与玩具的强强联合真能带来双赢?

从《王者荣耀》到《旅行青蛙》,轮流坐庄的手游爆款是怎样炼成的?

“跳一跳”之后,休闲电竞想要比肩传统电竞挑战何在?

从《跳一跳》到《旅行青蛙》,另类休闲游戏即将迎来大爆发?

区块链游戏不是“吃鸡”,抢占先机更得看清现实

《恋与制作人》打败《王者荣耀》 女性向游戏市场究竟有多大?

从现在看未来,2017年度游戏行业八大关键事件盘点

又一款游戏侵权案尘埃落定,陷入怪圈的版权纠纷何时休?

中国游戏企业地理版图之喜忧参半的江苏游戏产业

坐拥阿里、网易的浙江游戏产业为何总徘徊在第一梯队之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